每年的315晚會前,都是車企宣布召回的高峰期。這也可以理解,大家一起干一件事的時候,就會顯得自己不那么突兀。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發布數則召回公告,涉及現代、奔馳、寶馬等品牌,國產、進口都有涉及。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因網關控制模塊位于后排座椅下方的較低位置,如果大量液體意外灑到后排座椅上,可能會進入網關控制模塊,導致網關控制模塊內部出現短路,從而進一步引發各種內部錯誤。網關控制模塊有安全設計,如果檢測到不可信的信號,發動機、變速箱、轉向系統等會進入保護模式,此時變速箱離合器會斷開,造成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增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的熱泵電子膨脹閥定位時會有微小移動,因軟件(2021.44至2021.44.30.6版本)沒有糾正功能,長期可能造成閥門部分開啟,熱泵壓縮機停止工作,車內制熱功能失效。在上述狀態下,尤其是車外氣溫低于零下10度時,擋風玻璃除霜系統運行達不到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除霜效果,除霜功能下降對駕駛員視野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增加車輛在寒冷天氣行駛時發生碰撞風險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電動驅動模塊制造偏差,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電動驅動模塊內的冷卻系統可能存在密封不足,導致冷卻液滲漏。如果冷卻液微滲到電機內,長期使用后可能降低高壓系統的絕緣電阻值,極端情況下車輛可能無法啟動。冷卻液滲漏不滿足國家相關強制性標準中關于冷卻系統密封的要求,極端條件下,車輛的電動驅動模塊輸出功率會降低,存在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的駕駛員正面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含硝酸銨藥劑的氣體發生器,其氣體發生劑在防潮方面存在不完善,在溫度和濕度反復變化的影響下,氣體發生劑有可能劣化。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由于通信模塊控制單元的軟件問題,可能導致緊急呼叫時無法建立語音連接或者緊急呼叫功能無法使用,造成相關救援延遲,存在安全隱患。
日前,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2年3月18日起,召回2016年10月10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產的部分進口起亞嘉華汽車,共計1090輛。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召回數據,今年2月我國共計開展汽車產品召回活動4次,召回車輛4.61萬輛,涉及汽車產品生產者4家。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高速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領域內相關投訴也逐漸增多。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數據顯示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投訴量41624件,在商品類投訴中占比8.48%,在商品類整體投訴量中排名第三,同比上漲了19.28%!
近期,威馬汽車因連續自燃被推上風口浪尖,尤其是前段時間還有網友稱其保費上漲,并通過 OTA 遠程對汽車電池進行了“鎖電”。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2021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2021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6萬輛,分別比上年增長16.6%和28.8%。
幾乎沒有哪個品牌敢說自己旗下的新能源車沒有自燃過,自燃可以說像一把利劍時刻懸在新能源車企的頭頂之上,因為一旦該車企的新能源車型發生自燃那也就意味著安全性受到了挑戰。